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又大又粗又爽又黄毛片女人,性感性爱在线爽爽爽

菜單
網(wǎng)站首頁暢游雷瓊公園概況公園資訊走進公園全景導覽科普教育公園服務收起
當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公園概況>資源保護
植物
來源:本網(wǎng)

1、黃花梨


      海南黃花梨素有“木中黃金”之稱,與“海南黎綿”、“海撈品”并稱“海南三寶”。 “世界花梨看海南,海南花梨看羊山”,羊山花梨更是花梨中的精品。火山地區(qū)黃花梨因其生產(chǎn)環(huán)境的獨特性,其紋路行云流水,鬼臉生動多變,不蟲不腐,不裂不翹,不縮不變,不漆而油亮而且具有降血壓、平血脂等獨特的藥用性具有降血壓、平血脂,獨特的藥用性聞名于世,是制作古典硬木家具的上乘材料。 因此海南黃花梨從明朝開始一直是皇宮御用家具的首選材料.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羊山黃花梨價值的認識加深,許多質(zhì)量上乘的黃花梨遭到不法分子的砍伐,因此羊山黃花梨現(xiàn)在一料難求。在2005年 “上海國際頂級私人物品展”,一套海南黃花梨家具創(chuàng)下了1200萬的拍賣記錄,而當時同場參展的一套限量版的法拉利跑車也不過標價1000萬元 。

 

2、見血封喉


      見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 Lesch.),又名箭毒木,為桑科見血封喉屬植物,是世界上木本植物中最毒的一種樹。這一屬共有4種,我國只有一種,見于云南的西雙版納、廣西南部、廣東西部和海南省等地。海南許多地方的村民稱之為“鬼樹”,不敢去觸碰它、砍伐它,生怕有生命危險。
      見血封喉為高大的常綠喬木,可達30多米高。它的莖桿基部具有從樹干各側向四周生長的高大板根。春夏之際開花,秋季結出一個個小梨子一樣的紅色果實,成熟時變?yōu)樽虾谏_@種果實味道極苦,含毒素,不能食用。在我國,見血封喉現(xiàn)已被列為二級珍貴保護植物。
      見血封喉的乳汁中含有見血封喉甙等多種有毒物質(zhì)。當這些毒汁由傷口進入人體時,就會引起肌肉松弛、血液凝固、心臟跳動減緩,最后導致心跳停止而死亡。人們?nèi)绻恍⌒某粤怂呐K也會麻痹,以致停止跳動。如果乳汁濺至眼里,眼睛馬上也會失明。人和動物若被涂有毒汁的利器刺傷即死,故叫“見血封喉”。對見血封喉之毒,民諺有:“七上八下九不活”。

 

 

3、雞蛋花(緬梔子)


      小喬木,高5—8米;小枝肥厚肉質(zhì),含有多量乳狀汁液;樹皮土青色。葉紙質(zhì),橢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卵圓狀長圓形,長21—35厘米,寬5—11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腹面暗綠色,背面淡綠色;花組成頂生、長達30厘米的2或3岐聚散花序;花冠白色,冠管喉部黃色,裂片闊倒卵形,長達3厘米,寬達2厘米,頂端鈍;花芳香而美麗,是庭園觀賞植物,花曬干供泡茶用,稱雞蛋花茶,治熱下痢,潤肺解毒;樹皮及乳狀汁液在印度作為藥用。
      花期:5—11月;果期:冬季。
      分布:海南、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qū)有栽培。在云南南部山中有野生的。
      原產(chǎn)墨西哥;現(xiàn)廣植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

 

 

4、重陽木
    

      重陽木,別名:秋風、加冬、水加、碰風Bischoffia  javanica  Bl.  Bijdr. 喬木,高達40米。三出復葉,有長8—20厘米的總葉柄;小葉片革質(zhì),卵形、倒卵形、長橢圓形、橢圓狀卵形或稀有披針形,頂端急尖或短尾狀漸尖,基部寬楔形或鈍圓,邊緣有淺圓鋸齒,兩面光滑無毛。雄圓錐花序長8—13厘米,被微柔毛或無毛;雄花寬2—2.5毫米,花萼膜質(zhì),被稀疏的短柔毛;退化雄蕊小,被短柔毛;雌花的萼片長圓狀卵形,外面被稀疏的短柔毛,有白色的膜質(zhì)邊緣,子房光滑無毛。果球形,直徑6—10毫米,褐色或淡紅色;種子長5毫米。

       花果期:全年。
       分布:長江以南各省區(qū)。印度、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琉球群島)、澳大利亞。

 

5、火山高山榕


      火山高山榕——獨木成林:火山高山榕憑著獨特的方式在火山地區(qū)的火山巖上頑強的生長著,因火山地區(qū)多石少土,高山榕要吸收到充足的養(yǎng)份,必須把根鉆到巖縫下,或把它的氣根懸在空中,因此生長過程中形成盤根錯節(jié),一棵火山高山榕就是一個巧奪天工的天然盆景。有些大榕樹,支根很多,樹冠向四周擴展,像一片森林,形成獨木成林壯觀的景象。

 

6、刺黃果


      刺黃果,夾竹桃科,假虎刺屬,常綠灌木,干枝上有分叉的刺,刺長達2.5厘米;枝條灰色,無毛。葉對生,革質(zhì),寬卵形至近圓形,長3~4厘米,寬2~2.5厘米,頂端具短尖頭,基部圓形或鈍,兩面無毛;葉脈兩面扁平。花白色或稍帶玫瑰紅色;花萼5裂,內(nèi)面基部有腺體;花冠筒長2厘米,內(nèi)面被柔毛,花冠裂片5枚,向右覆蓋,比花冠筒短;雄蕊5枚,著生在花冠筒上;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多顆。漿果球形或橢圓形,長1.5~2.5厘米,直徑1~2厘米,黑色。原產(chǎn)印度等地;中國臺灣、廣東、貴州有栽培。果可食,可做糕餅果餡及果醬;植株刺長而銳利,常作生籬用。花期3-6月,果期7-12月。

 

 

7、蓮霧

  
     蓮霧(學名:Syzygium samarangense),又名洋蒲桃、紫蒲桃、水蒲桃、水石榴、天桃、輦霧、爪哇浦桃、璉霧,桃金娘科,原產(chǎn)印度、馬來西亞,尤以爪哇栽培的最為著名,故又有"爪哇蒲桃"之稱。在海南蓮霧被稱為"甜不",也稱為"撲通",因為經(jīng)常從樹上掉下來撲通一聲響,有些海南人只認識"點不",卻不知道"蓮霧"為何物,在廣東它也被稱做"棉花果",潮汕地區(qū)稱為"蓮霧"。臺灣的蓮霧是17世紀由荷蘭人引進臺灣,臺灣省的屏東縣是最有名的產(chǎn)地,是一種主要生長于熱帶的水果。隨著科學證明,蓮霧除了原來的紅色和綠色以外,還有新品種的暗紅色蓮霧。在馬來西亞被稱為"水翁",馬來西亞人一般是切開后沾酸梅粉(話梅粉)吃。
      果實頂端扁平,下垂狀表面有蠟質(zhì)的光澤。果肉呈海綿質(zhì),略有蘋果香味。蓮霧的種類很多,果色鮮艷,有的呈青綠色,有的呈粉紅色,還有的呈大紅色。蓮霧的果實中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鉀等礦物質(zhì),適合治清熱利尿和安神,對咳嗽、哮喘也有效果。中國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海南等地均有栽培,果實可供食用。

 

8、菠蘿蜜


      菠蘿蜜(拉丁學名: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是桑科、波羅蜜屬的常綠喬木。樹高10-20m,樹皮黑褐色;葉革橢圓形,螺旋狀排列;花雌雄同株,果實成熟時表皮呈黃褐色,表面有瘤狀凸體和粗毛。
      菠蘿蜜是熱帶水果,也是世界上最重的水果,一般重達5-20公斤,最重超過59公斤。果肉鮮食或加工成罐頭、果脯、果汁。種子富含淀粉,可煮食;樹液和葉藥用,消腫解毒;果肉有止渴、通乳、補中益氣功效;菠蘿蜜樹形整齊,冠大蔭濃,果奇特,是優(yōu)美的庭蔭樹和行道樹;上百年的菠蘿蜜樹,木質(zhì)金黃、材質(zhì)堅硬,可制作家具,也可作黃色染料。

 

 

9、野菠蘿


      野菠蘿,拉丁學名Pandanus tectorius,露兜科,熱帶小喬木,花期10-11月,因果實形似菠蘿,而被稱為野菠蘿,學名露兜簕,原產(chǎn)馬達加斯加,喜光,喜高溫、多濕氣候,適生于海岸砂地。它不是我們平日吃的菠蘿,野菠蘿可以吃,但是很難吃,可以入藥,治風濕病,關節(jié)炎,糖尿病,乙肝等。在火山地區(qū),野菠蘿常種植在重要的龍頭寶地,有鎮(zhèn)村辟邪之意。

 

10、廣玉蘭


      廣玉蘭,別名:洋玉蘭。拉丁學名: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為木蘭科、木蘭屬植物。原產(chǎn)美洲,北美洲以及中國大陸的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qū)。北方,如北京、蘭州等地有引種。供觀賞,花含芳香油。 由于開花很大,形似荷花,故又稱"荷花玉蘭",可入藥,也可做道路綠化。荷花玉蘭樹姿雄偉壯麗,葉闊蔭濃,花似荷花芳香馥郁,為美化樹種,耐煙抗風,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有較強抗性,可用于凈化空氣,保護環(huán)境。

 

 

 

 

11、沉香
 

      沉香樹,別名蜜香、棧香、沉水香、沈香,雙子葉植物藥瑞香科,常綠喬木,高達30m。國外分布于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等國。中國熱帶地區(qū)有引種,分布于福建、廣東省、海南、廣西省。花期3--4月份,果期5--6月份。主治氣逆喘息,嘔吐呃逆,脘腹脹痛,腰膝虛冷,大腸虛秘。沉香的形成是由宇宙自然界諸多無法量化的偶然因素所促成。成長于熱帶森林的瑞香科樹種,由于受到各種自然災害的侵襲而凝結生成一種自我修復、自我保護的油脂,再經(jīng)過時間與各種自然條件的催化,以其特有的香氣呈現(xiàn)出來。在沉香漫長的生成變化過程中,將天地自然有形無形的所有物質(zhì)經(jīng)過凝聚、沉淀、揮發(fā)、轉化;飽經(jīng)自然摧折,而逼出自體的免疫功能,具有拙樸、內(nèi)斂、越陳越香的品質(zhì)。沉香氣味疏忽而來,疏忽而去,悠然變化,包含自然界所有的香氣,卻沒有任何一種香氣可以與之比擬,故沉香乃天地之合香。

 

12、檀香


      檀香,別稱白檀香、浴香,檀香科,檀香樹是一種半寄生植物,生長極其緩慢,通常要數(shù)十年才能成材。是生長最慢的樹種之一,成熟的檀樹可高達十米。木質(zhì)細膩,甜而帶異國情調(diào),余香裊繞。檀香用于制香歷來被奉為珍品。從檀香木中提取的檀香油在醫(yī)藥上也有廣泛的用途,具有清涼、收斂、強心、滋補、潤滑皮膚等多重功效,可用來治療膽汁病,膀胱炎、淋病以及腹痛、發(fā)熱、嘔吐等病癥,對龜裂、富貴手、黑斑、蚊蟲咬傷等癥特別有效,古來就是對治皮膚病的重要藥品。檀香木還可制成扇骨、箱匣、家具、念珠等物品,也是一種珍貴的雕刻材料。主要分布中國廣東、云南、海南、福建、四川等。


 

13、秋楓


      秋楓(學名:Bischofia javanica),大戟科,常綠或半常綠喬木,適宜庭園樹和行道樹種植,也可在草坪、湖畔、溪邊、堤岸栽植,木材紅褐色可供建筑、橋梁、車輛、造船、礦柱、枕木等用。果肉可釀酒。種子含油量30-54%,供食用,也可作潤滑油。樹皮可提取紅色染料。葉可作綠肥,也可治無名腫毒。根有祛風消腫作用,主治風濕骨痛、痢疾等。主要分布中國南部,越南、印度、日本、印尼至澳大利亞等地。

 

 

 

 

14、萬壽果 


      即鼠李科枳椇,亦稱拐棗,還有別名糖果樹、天藤、拐棗、拐角開心果、雞腳爪、解酒果、雞爪果等等。萬壽果是落葉喬木,樹高達10米多,嫩枝、幼葉背面、葉柄和花序軸初有短柔毛。萬壽果廣泛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向陽山坡、山谷、路旁,在廣東省的五桂山、三鄉(xiāng)等鎮(zhèn)區(qū)農(nóng)村也被廣泛種植。在城區(qū)名樹園靠近庫充一側移植有一棵做科普樣板。萬壽果和大多數(shù)落葉喬木一樣,萬壽果在陽歷的4月份發(fā)芽長葉。在枝葉長到一定程度后,其頂部便長出黃綠色花朵,直徑約四五毫米,花瓣扁圓形。到了4月底5月初,花謝后長出青色果實,原先接近圓球形,后逐漸變成灰褐色,果體呈扭曲狀萬字符"卍,故萬壽果又叫萬字果、萬子果,其頂部還有對瓣狀的棕色籽粒。

 

 

15、木棉


      木棉又名紅棉、英雄樹、攀枝花、斑芝棉、斑芝樹、攀枝,屬木棉科,落葉大喬木,原產(chǎn)印度。木棉是一種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qū)生長的落葉大喬木,高10-25米。樹干基部密生瘤刺,以防止動物的侵入。木棉外觀多變化:春天時,一樹橙紅;夏天綠葉成蔭;秋天枝葉蕭瑟;冬天禿枝寒樹,四季展現(xiàn)不同的景象。木棉花桔紅色,3~4月開花,先開花后長葉,樹形具陽剛之美。木棉的花大而美,樹姿巍峨,可植為園庭觀賞樹,行道樹。產(chǎn)于云南、四川、貴州、廣西、江西、廣東、福建、臺灣等省區(qū)亞熱帶。 生于海拔1400-1700米以下的干熱河谷及稀樹草原,也可生長在溝谷季雨林內(nèi)。在印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至菲律賓及澳大利亞北部都有分布。

 

16、紅花天料木


      紅花天料木,別名:母生、山紅羅、高根、紅花母生,拉丁文名:Homalium hainanense Gagnep. 大風子科,天料木屬喬木,樹皮灰色,不裂;小枝圓柱形,無毛,有槽紋。葉革質(zhì),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稀倒卵狀長圓形,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或?qū)捫ㄐ危吘壢壔蛴袠O疏不明顯鈍齒,兩面無毛,中脈在上面平坦,下面突起,結果時增大,先端急尖,兩面被短柔毛,邊緣具短睫毛;花瓣寬匙形,花盤腺體近陀螺狀,頂端平,微被短柔毛;子房被短柔毛,蒴果倒圓錐形,生于海拔400-1200米的山谷密林中,產(chǎn)于中國西南部至東部,特別是海南島的珍貴用材樹種。花期6月至第二年2月,果期10-12月。木材紅褐色,結構堅硬而具韌性,切面光滑,干燥時不翹不裂,抗蟲耐腐,主要用于造船、車輛、家具、水工及細木工等。

 

 

17、鳳凰木


      鳳凰木(Delonix regia),取名于"葉如飛凰之羽,花若丹鳳之冠",別名金鳳花、紅花楹樹、火樹、洋楹等。豆科,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樹冠寬廣。二回羽狀復葉,小葉長橢圓形。夏季開花,總狀花序,花大,紅色,有光澤。莢果木質(zhì),長可達50厘米。鳳凰木因鮮紅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鮮綠色的羽狀復葉,被譽為世上最色彩鮮艷的樹木之一。
     鳳凰木是非洲馬達加斯加共和國的國樹,也是廈門市、臺灣臺南市、四川攀枝花市的市樹,廣東省汕頭市的市花,民國時期廣東湛江市的市花,汕頭大學、廈門大學的校花。
     鳳凰木植株高大,由于樹冠橫展而下垂,濃密闊大而招風,在熱帶地區(qū)擔任遮蔭樹的角色。性喜高溫、多日的環(huán)境,須在陽光充足處方能繁茂生長。分布于中國南部及西南部、原產(chǎn)地馬達加斯加及世界各熱帶地方。

 

18、雞冠刺桐


      雞冠刺桐(拉丁學名:Erythrina crista-galli Linn.),別名:雞冠豆、巴西刺桐、象牙紅,因狀似雞冠,故名"雞冠刺桐"。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莖和葉柄稍具皮刺。羽狀復葉具3小葉;小葉長卵形或披針狀長橢圓形,花期約4~7月。雞冠刺桐適應性強,樹態(tài)優(yōu)美,樹干蒼勁古樸,花繁且艷麗,花形獨特,花期長,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列植于草坪上,顯得鮮艷奪目,是公園,廣場,庭院,道路綠化的優(yōu)良樹種。喜光,也耐輕度蔭蔽,喜高溫,但具有較強的耐寒能力。原產(chǎn)巴西等南美洲熱帶地區(qū)。中國華南地區(qū)和臺灣有栽培。

 

19、水杉


      水杉(學名: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落葉喬木,杉科水杉屬,中國特產(chǎn)的孑遺珍貴樹種,第一批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稀有種類,有植物王國“活化石”之稱。高達35~41.5米,胸徑達1.6~2.4米 ;幼樹樹冠尖塔形,老樹則為廣圓頭形;樹皮灰褐色或深灰色。在中生代白堊紀,地球上已出現(xiàn)水杉類植物。約發(fā)展在250萬年前的冰期以后,這類植物幾乎全部絕跡,僅存水杉一種。水杉喜光,耐貧瘠和干旱,凈化空氣,生長緩慢,移栽容易成活。適應溫度為零下8度-38度。水杉對于古植物、古氣候、古地理和地質(zhì)學,以及裸子植物系統(tǒng)發(fā)育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義。

 

 

 

20、木荷
     木荷(拉丁學名: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是山茶科木荷樹屬大喬木,高25米,嫩枝通常無毛。喜光,幼年稍耐庇蔭。其分布于浙江、福建、臺灣、江西、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等地。
     木荷既是一種優(yōu)良的綠化、用材樹種,又是一種較好的耐火、抗火、難燃樹種。木荷為中國珍貴的用材樹種,樹干通直,材質(zhì)堅韌,結構細致,耐久用,易加工,是紡織工業(yè)中制作紗綻、紗管的上等材料;又是橋梁、船舶、車輛、建筑、農(nóng)具、家具、膠合板等優(yōu)良用材,樹皮、樹葉含鞣質(zhì),可以提取單寧。木荷是很好的防火林種。
     木荷因有大毒不可內(nèi)服。外用:搗敷患處。用于攻毒,消腫。主疔瘡;無名腫毒。

 

21、油桐


      油桐(學名: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 Shaw)大戟科,油桐屬,落葉喬木,樹皮灰色,枝條粗壯,葉卵圓形,花雌雄同株,花萼外面密被棕褐色微柔毛;花瓣白色,有淡紅色脈紋,倒卵形,子房密被柔毛,核果近球狀,種皮木質(zhì)。花期3-4月,果期8-9月。分布于中國的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qū)。
      花:清熱解毒,生肌。外用治燒燙傷。葉:解毒,殺蟲。外用治瘡瘍,癬疥。根:消積驅(qū)蟲,祛風利濕。用于蛔蟲病,食積腹脹,風濕筋骨痛,濕氣水腫。油桐是中國著名的木本油料樹種,桐油是一種優(yōu)良的干性油。具有干燥快、有光澤、耐堿、 防水、防腐、防銹、不導電等特性,是重要的工業(yè)用油。
      油桐與油茶、核桃、烏桕并稱中國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油桐至少有千年以上的栽培歷史,直到1880年后,才陸續(xù)傳到外國。

 

22、檸檬桉


      檸檬桉,桃金娘科桉樹屬,喬木,高10~30米。樹皮平滑,淡白色或淡紅灰色,片狀脫落,皮脫后甚光滑,色白。其幼葉呈闊披針形,邊緣有波紋,成長的葉呈窄披針形。葉片被揉碎時發(fā)出強烈的檸檬味。檸檬桉的花缺乏花瓣和花萼,無數(shù)的雄蕊成為最顯著的部份。檸檬桉是夏雨型樹種,對溫度極為敏感,喜高溫多濕氣候,不耐低溫。主要分布北回歸線兩側,原產(chǎn)于澳大利亞,廣東、廣西、福建也有分布。
      干燥葉片可用于治療風寒感冒;風濕骨痛;胃氣痛;食積。

 

23、石栗

 

      石栗,別稱:燭果樹、油桃、黑桐油樹,大戟科石栗屬。常綠喬木,高達18米,樹皮暗灰色,淺縱裂至近光滑;嫩枝密被灰褐色星狀微柔毛,成長枝近無毛。核果近球形或稍偏斜的圓球狀,長約5厘米,直徑5-6厘米,具1-2顆種子;種子圓球狀,側扁,種皮堅硬,有疣狀突棱。花期4-10月。產(chǎn)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省區(qū)。分布于亞洲熱帶、亞熱帶地區(qū)。石栗樹原產(chǎn)于馬來西亞及夏威夷群島,大多數(shù)熱帶國家均有種植。種仁含油,可做油漆;樹皮可減輕痢疾;搗成漿狀的核仁和煮過的葉子可做頭痛、潰瘍和關節(jié)腫大的藥方;但新鮮的堅果有毒。

 

 

 

 

24、桃金娘


      桃金娘,桃金娘科桃金娘屬,別稱:崗菍、山菍、多蓮、當梨根、山旦仔、稔子樹。灌木,高1-2米;嫩枝有灰白色柔毛。葉對生,革質(zhì),葉片橢圓形或倒卵形,長3-8厘米,寬1-4厘米,先端圓或鈍,常微凹入,有時稍尖,基部闊楔形,上面初時有毛,以后變無毛,發(fā)亮,下面有灰色茸毛,離基三出脈,直達先端且相結合,邊脈離邊緣3-4毫米,中脈有側脈4-6對,網(wǎng)脈明顯;葉柄長4-7毫米。花有長梗,常單生,紫紅色,直徑2-4厘米;萼管倒卵形,長6毫米,有灰茸毛,萼裂片5,近圓形,長4-5毫米,宿存;花瓣5,倒卵,形,長1.3-2厘米;雄蕊紅色,長7-8毫米;子房下位,3室,花柱長1厘米。漿果卵狀壺形,長1.5-2厘米,寬1-1.5厘米,熟時紫黑色,成熟時果肉紅色,味甘,可食用;種子每室2列。花期5-7月,果期7-9月。根含酚類、鞣質(zhì)等,有治慢性痢疾、風濕、肝炎及降血脂等功效。廣泛分布于中國華南粵、閩地區(qū),生于丘陵坡地,為酸性土指示植物。

 

 

 

 

25、中華青牛膽


      中華青牛膽,別稱:打不死、大接筋藤、大松身,防己科青牛膽屬。藤本,長可達20米以上;枝稍肉質(zhì),嫩枝綠色,有條紋,被柔毛,老枝肥壯,具褐色、膜質(zhì)、通常無毛的表皮,散生疣突狀皮孔。葉紙質(zhì),闊卵狀近圓形,很少闊卵形,長7-14厘米或過之,寬約5-13厘米,頂端近驟尖,基部深心形至淺心形,彎缺有時很寬,后裂片通常圓,全緣,兩面被短柔毛,背面甚密;掌狀脈5條,最外側的一對常近基部二叉分枝,在背面微凸起;葉柄被短柔毛,長6-13厘米。總狀花序先葉抽出,雄花序長1-4厘米或更長,單生或有時幾個簇生;雄花:萼片6,外輪3片小,長圓形或近橢圓形,長1-1.5毫米,內(nèi)輪闊卵形,長達5毫米,寬約3毫米;花瓣6,近菱形,爪長約1毫米,瓣片長約2毫米;雄蕊6,花絲長約4毫米;雌花序單生;雌花:萼片和花瓣與雄花近似;心皮3。核果紅色,近球形,內(nèi)果皮卵狀半球形,長達10毫米,有明顯的背肋和許多小疣狀凸起。花期4月,果期5-6月。產(chǎn)云南南部和東南部;常生低海拔地區(qū)之疏林中,廣東(模式產(chǎn)地)和廣西南部常見。斯里蘭卡、印度和中南半島北部也有。莖藤為常用中草藥,有舒筋活絡的功效。

 

26、牛大力


      牛大力,別稱:豬腳笠、金鐘根、山蓮藕、倒吊金鐘、大力薯,豆科崖豆藤屬。直立或 牛大力披散亞灌木,高1~2米。根系向下直伸,長1米許。幼枝有棱角,披白柔毛。葉互生;3出復葉;托葉2片,三角狀,長約1厘米,具疏茸毛;葉柄長2~3厘米,被長茸毛;小葉矩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9厘米,寬2~4厘米,先端略鈍,有時具小銳尖,全緣,基部在葉背邊緣密被茸毛,上面被稀疏的短茸毛,下面密生長茸毛;小托葉2片,線形。花兩性,腋生,短總狀花序稠密;花梗長1~1.5厘米;花苞2裂;萼5裂,披針形,在最下面的1片最長;花冠略長于萼,粉紅色,旗瓣禿凈,圓形,基部白色,外有縱紫紋;翼瓣基部白色,有柄,前端紫色;龍骨瓣2片,基部淺白色,前部互相包著雌雄蕊;雄蕊10,兩體,花藥黃色,圓形;雌蕊1,子房上位。莢果長8~10毫米,徑約5毫米。種子2枚,圓形。花期8~9月。果期10月。主要分布于福建、臺灣、廣西、廣東、湖北、湖南,貴州、江西等地。
      牛大力,主要成分為蛋白質(zhì),淀粉質(zhì)及生物堿。生長于深山幽谷之中,氣味甘香,性溫和,具有壯陽,養(yǎng)腎補虛,強筋活絡,平肝、潤肺之功效。適合:腎虛,血氣不旺,風濕骨痛,經(jīng)常咳嗽患有急慢性支氣管炎及吸煙和吸入廚房油煙人士。牛大力,又名山蓮藕,是一種常用的山草藥,河源特色野生煲湯料之一,客家人經(jīng)常用來煲湯。煲時配合土茯苓,赤小豆等一起煲。

 

27、玉葉金花


     玉葉金花,別稱:白蝴蝶、白葉子、百花茶、大涼藤,為茜草科玉葉金花屬攀援灌木;葉對生或輪生,卵狀;萼片葉狀雪白 色,聚傘花序頂生,花冠黃色,花柱短而內(nèi)藏。漿果近球形,長8-10mm,直徑6-7.5mm,疏被柔毛,頂部有萼檐脫落后的環(huán)狀疤痕,干時黑色,果柄長4-5mm,疏被毛。花期6-7月。主要分布于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區(qū),廣東、香港、海南、廣西、福建、湖南、江西、浙江和臺灣等地,常野生于丘陵山坡、灌叢、林緣、溝谷、山野、路旁等地。玉葉金花生長適應性強,耐陰,長速度快,萌芽力強,極耐修剪,在較貧瘠及陽光充足或半陰濕環(huán)境都能生長,在綠化美化環(huán)境、凈化空氣、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其藤葉為清熱疏風藥,有清熱解毒、去濕、止咳、止渴功效,煲水外洗治皮膚瘡疥潰爛;內(nèi)服治風濕骨痛、咽喉炎、支氣管炎、扁桃體炎,也可作涼茶配料,預防感冒、中暑等。

 

28、芒萁


      芒萁,別稱:鐵狼萁,水龍骨目里白科芒萁屬真蕨類植物的1種。芒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狀莖橫走,細長,褐棕色,被棕色鱗片及根。葉遠生,葉柄褐棕色,無毛;葉片重復假兩歧分叉,在每一交叉處均有羽片(托葉)著生,在最后一分叉處有羽片兩歧著生;羽片披針形或?qū)捙樞危L20~30厘米,寬4~7厘米,先端漸尖,羽片深裂;裂片長線形,長3.5~5厘米,寬4~6毫米,先端漸尖,鈍頭,邊緣干后稍反卷;葉下白色,與羽軸、裂片軸均被棕色鱗片;細脈2~3次叉分,每組3~4條。孢子囊群著生細脈中段,有孢子囊6~8個。
      芒萁分布于長江以南,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和甘肅南部。大量生長于酸性紅壤的山坡上,是酸性土壤指示植物。該植物對生態(tài)條件的考察具有重要意義。
      芒萁具有觀賞用途,也能用作編織手工藝品的材料,在中藥的運用上,芒萁的根莖及葉可治凍傷。

 

29、楓香


      楓香,別稱:楓子樹,香楓,白膠香,金縷梅科楓香樹屬。落葉喬木,高達30米,胸徑最大可達1米,樹皮灰褐色,方塊狀剝落; 小枝干后灰色,被柔毛,略有皮孔,樹液有芳香;芽體卵形,長約1厘米,略被微毛,鱗狀苞片敷有樹脂,干后棕黑色,有光澤。喜光,幼樹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及深厚濕潤土壤,也能耐干旱瘠薄,但較不耐水濕。在自然界中多生育山谷、山麓,常與山毛櫸科、榆科及樟科樹種混生。萌蘗性強,可天然更新。深根性,主根粗長,抗風力強。幼年生長較慢,壯年后生長較快。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有較強抗性。分布于我國秦嶺及淮河以南各省,北起河南、山東,東至臺灣,西至四川、貴州、云南及西藏,南至廣東;亦見于越南北部,老撾及朝鮮南部,日本也有分布。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1000~1500m以下的丘陵及平原。
      樹脂可作蘇合香之代用品,藥用有解毒止痛、止血生肌之效,又可作香料之定香劑;根、葉及果實亦入藥,有祛風除濕,通絡活血功效,葉為止血良藥。木材輕軟,結構細,易加工,但易翹裂,水濕易腐,若保持干燥則頗耐久,有"擱起萬年楓"之說。可作建筑及器具等材料。楓香樹干高且直,樹冠寬闊,氣勢雄偉,深秋葉色紅艷,美麗壯觀,是南方著名的秋色葉樹種。

 

 

30、紅千層


      紅千層,別稱:瓶刷木、金寶樹,桃金娘科紅千層屬。小喬木;樹皮堅硬,灰褐色;嫩枝有棱,初時有長絲毛,不久變無毛。葉片堅革質(zhì),線形,長5-9厘米,寬3-6毫米,先端尖銳,初時有絲毛,不久脫落,油腺點明顯,干后突起,中脈在兩面均突起,側脈明顯,邊脈位于邊上,突起;葉柄極短。穗狀花序生于枝頂;萼管略被毛,萼齒半圓形,近膜質(zhì);花瓣綠色,卵形,長6毫米,寬4.5毫米,有油腺點;雄蕊長2.5厘米,鮮紅色,花藥暗紫色,橢圓形;花柱比雄蕊稍長,先端綠色,其余紅色。蒴果半球形,長5毫米,寬7毫米,先端平截,萼管口圓,果瓣稍下陷,3爿裂開,果爿脫落;種子條狀,長1毫米。
      喜暖熱氣候,能耐烈日酷暑,不很耐寒、不耐蔭,喜肥沃潮濕的酸性土壤,也能耐瘤薄干旱的土壤。生長緩慢,萌芽力強,耐修剪,抗風。紅千層原產(chǎn)澳大利亞,屬熱帶樹種。引進中國后,在中國多個地區(qū)都有栽種。
      紅千層適合庭院美化,為高級庭院美化觀花樹、行道樹、園林樹、風景樹,還可作防風林、切花或大型盆栽,并可修剪整枝成為高貴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