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強,顧兆炎,劉嘉麒,游海濤,呂厚遠,儲國強,祁向雷 J(o)rg F W Negendank,Jens Mingram,Georg Schettler
來源:《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地質(zhì)》2005年5月第25卷第2期
摘要:湖光巖瑪珥湖HUG-B孔巖心記錄了62kaBP以來的古氣候、古環(huán)境變化信息。全巖有機碳同位素組成(δ13CTOC)分析表明,62kaBP以來δ13CTOC值變化比較明顯,其變化范圍為-28.5‰~-15.5‰ 。結(jié)合孢粉和有機地球化學指標進行綜合分析,湖光巖瑪珥湖δ13CTOC變化曲線可劃分為6個演化階段:62~58和48~40.5kaBP兩個時段的δ13CTOC值偏負,沉積物中有機質(zhì)主要來源于熱帶-亞熱帶地區(qū)的陸生C13森林植被,反映了溫暖潮濕的氣候環(huán)境;58~48和40.5~17.2kaBP期間δ13CTOC值明顯偏正,沉積物中有機質(zhì)主要源自C4草本植物,反映了湖光巖地區(qū)有效降水量減少、干旱程度增加導致湖光巖瑪珥湖湖面下降,大量C4草本植物生長在暴露的湖濱岸;17.2~4kaBP時段內(nèi)δ13CTOC值盡管存在更加頻繁的波動,但總體呈現(xiàn)逐漸偏負的趨勢,反映了暖濕和冷干氣候多次交替但總體上逐漸變暖、變濕的氣候環(huán)境;4kaBP以來δ13CTOC值存在逐漸偏正的趨勢,雖然不排除人類活動的影響,但很可能反映了干旱程度的再次增加。綜合分析表明,有效降水量(降水量-蒸發(fā)量)是控制湖光巖瑪珥湖地區(qū)C3/C4植物相對生物量變化的主導因素。湖光巖瑪珥湖有機碳同位素的研究結(jié)果支持區(qū)域氣候環(huán)境而不是大氣CO2濃度變化是末期冰期以來熱帶低緯度地區(qū)C3/C4植被相對生物量變化的主要原因。 (共12頁)
關(guān)鍵詞:全巖有機碳同位素;古氣候環(huán)境;有效降水量;干旱度;湖光巖瑪珥湖